公司简介

联系方式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紫云大道9号(南京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邮编:210014

电话:+86 025 88018888

传真:+86 025 84405744

网站:www.jsjtyxt.com

中国交通报:从第十四届亚太智能交通论坛看ITS发展

创建时间:2015-05-18 06:31

 ——互联网+交通:概念在落地

 

交通运输点多、线长、面广、移动性强,新一代信息技术较好地契合了这些行业特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的“互联网+交通”正逐步落地引领交通升级发展。

4月27日至29日,第十四届亚太智能交通论坛在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名智能交通相关政府代表、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描绘“互联网+交通”的未来蓝图。



从技术进步到全面变革


无论是适应城镇化、区域一体化要求,还是推进综合交通、平安交通,都离不开ITS的支撑。

从物联网到云计算,从大数据到移动互联网……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层出不穷,在谈到ITS时,一些人还只是把它看成一种工具、一种手段。这一认识过于狭隘,“智能交通不仅仅是技术的范畴,更应着眼于整个行业进步与升级”,成为诸多与会者的共识与呼吁。

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周伟在大会致辞中说,近年来,一些典型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交通运输行业的转型升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交通运输部提出了加快综合 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四个交通”的建设理念。其中智慧交通是四个交通发展的关键,是行业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

“智能交通融入交通系统,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笑京在发言中谈到,虽然我们已经建立了庞大的交通运输体系,但是 仍然不能满足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面对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和能源紧缺等问题,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工程师、管理者们都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探索可持 续发展的交通运输模式。

“运用智能交通技术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游庆仲则提到,伴随着城市化、区域一体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对不断升级交通运输体系,提供更便捷、可靠、舒适的服务,提出了日益迫切的新要求。

构建综合运输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支撑。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发展条件处处长刘昕认为,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加强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是新时期交通运输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

新加坡人多地少,公共交通的“多式联运”可提升公交出行的吸引力、遏制小汽车发展。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的一位官员介绍说,根据他们的经验,要想做到多式联运,必须实现三个整合,即,车票的整合、信息的整合、物理的整合,这三个整合都不离开ITS的支撑。

智能交通对平安交通也具有“立竿见影”的功效。美国ITS协会的T·Russell ShieIds介绍说,根据他们在美国的经验,ITS相应的投入,其投资回报是非常迅速的,能够减少交通事故,降低死亡人数。


下个突破 合作式智能交通


继ETC的成功案例后,被科技界和产业界寄予厚望的合作式智能交通(V2X)正在向我们走来。

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是目前我国智慧交通领域最为典型的成功案例:从“十年磨一剑”的实验室自主研发,到王笑京领衔的项目获2014年国家科 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再到“2015年基本实现全国高速公路ETC联网”这一工作目标被写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ETC发展的业绩和贡献有目共睹。

下一个热点和典型应用在哪里?本届论坛上,“合作式智能交通”(V2X)被屡屡提及,无论是科技界还是产业界都对它寄予厚望。

据了解,V2X主要分为V2V(车车合作)、V2I(车路合作)、V2P(车人合作)等。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内就已经提出和探讨车车通信和车路 通信,美国和日本分别在1997年和2000年进行了大规模试验和演示。2008年和2011年的ITS世界大会上,又分别进行了车路、车车合作应用演 示。在这次论坛上,主办方也创造性地安排了精彩的场外技术演示活动:

在演示现场,缓慢移动的行人和高速行驶的车辆将在十字路口“相遇”时,车辆自动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据了解,这是本田汽车公司和高通公司 (Qualcomm technology)演示的“车辆—行人”合作式安全通信系统。其原理是,行人通过智能手机下载高通的专用APP,汽车装有车载警示系统,两者通过 DSRC无线通信技术建立通信链路。两者的距离一旦突破某个临界值,车辆将实现自动“刹车”。

宝马则在停车场“秀”了一把自动泊车技术:宝马i3研发原型车装配了全自动远程泊车辅助系统,通过激光扫描器采集信息,获取停车场等建筑物的数字化总设计 图。驾驶者利用智能终端激活远程泊车辅助系统,这时即便驾驶者已经离开车辆,该系统也能够独立控制车辆完成停车操作。

此外,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完成的“十二五”863项目“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也在论坛外场道路进行了技术演示。

由于车与周边人、车、路发生对话时处于高速移动状态,同时出于安全需要,通信的时延要求更低,因此,通信技术是目前构建合作式智能交通的一大技术难点。论 坛期间,华为公司首次对外展示自己的车联网技术系统——LTE-V,并且将对车车、车路等多种典型应用场景进行现场演示。

王笑京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国的合作式智能交通刚刚起步,未来一旦投入使用将给交通运输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值得期待。


掘金数据 才刚刚开始


究竟什么是大数据或许还有争议,但数据分析可提高道路利用效率、提升出行服务却是共识。

两三年前开始“热起来”的大数据依然是此次论坛的热点。大数据应用现状如何?交通运输行业如何更好地应用数据分析提升效率?报告人从不同角度作出了一些回答。

“究竟什么是大数据呢?”中科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何积丰在演讲中首先发出了这样的提问。在何积丰院士看来,统计分析的方法其实早在250年前就有 “尝鲜”。但和传统的统计学方法相比,近年来兴起的“大数据”不仅体量更庞大,而且开始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更加接近真实环境,效果方面也将更好地支持决 策,与原本的数据分析在思维模式上存在差别。

美国YGOMI公司董事长T·Russell ShieIds则提醒参会人员注意大数据的确切含义。他说,在美国的语境里,“大数据”和“大的数据”是不同的概念,有时候两者可以“相同对待”,有时候 两者存在细微差异。根据他的经验,交通运输行业的很多工作现在还和大数据没有关系,只不过是海量数据而已。

无论是海量数据还是大数据,数据分析能扮演重要角色却是与会者的共同观点。

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局长Chew Men Leong介绍说,近年来,新加坡在路侧布设了大量传感器,可以提供实时信息进行实时的路况分析,并可以对一些事故进行及时反应。此外,新加坡还将每天搜集到的庞大数据免费公开,为社会和商业组织开展研究提供便利。

“利用大数据可让我们的汽车服务变得更有竞争力。”来自日本本田研发高级总工程师的Toshio Yokoyama介绍了本田利用大数据推进自动驾驶方面的探索。他认为,从发展历程来看,人们的努力是永无止境的,通过大数据方法可实现驾驶效果的持续改 进,例如,在车内部安装各类照相机和传感器,通过这些传感器可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对车辆情况、司机状况进行分析,当检测到不正常状况发生时,车辆可作出 一些辅助处理。

市场上存在着专门以数据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数据越来越有价值。

世纪高通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提供交通数据服务的企业。公司副总经理顾正熙介绍说,大众可能对他们公司比较陌生,但无论是奔驰、宝马、大众、丰田、本田等车辆 加载的交通信息,还是互联网企业中百度地图、腾讯地图、搜狗地图,以及政府官方网站的出行信息服务,很大一部分数据都来自他们。成立十多年来,他们专注于 B2B2C模式,已经为国内四十多个城市和部分高速公路提供数据服务,甚至还走出了国门,进军到东南亚、中东的一些城市。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研发


一条围绕智能交通、由诸多企业参与的产业链已初具规模。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从这个意义而言,用智能化手段不断提升“行”的效率和质量,拥有无限精彩和巨大的市场空间。

正如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策划部总监鲁骏介绍,虽然今年年底ETC将基本实现全国联网,但并不意味着发展到头了,未来金溢还至少将在三个方面发 力:一是“进城”,即将ETC应用到城市交通方面,包括停车、拥堵调节收费、路桥收费、场站管理等;二是“上车”,即争取实现汽车前装,成为未来车辆的标 准配置之一;三是“联云”,即实现网上充值和网上服务,提升车主体验。

除了专门从事智能交通开发的企业外,汽车厂商(如宝马、捷豹路虎)、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电信)、通信技术服务商(如华为、大唐)等其他类型企业也在本届论坛的展览上惊艳亮相。

如果说,智能交通发展由企业“挑大梁”已成定局,那么企业的抱团研发已初露端倪,一条围绕智能交通、由诸多企业参与的产业链已初具规模。

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罗瑞发呼吁:“未来的发展,如果还是汽车归汽车、交通归交通,最后将会变得无法通行。”

“华为希望通过ITS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加快智能交通发展,提升整个交通路网的运行效率。”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BG中国区交通系统部部长许超在论坛上 伸出“橄榄枝”。据介绍,华为目前虽然庞大,但是依然要依托自己的知识产权和技术实现“聚焦”,除了传统的运营商市场外,去年,华为提出了面向全球的四个 聚焦,即聚焦交通、金融、政府和能源。可见,华为高度重视智能交通领域的投入。

美国ITS协会的T·Russell ShieIds介绍说,他们的会员涉及到ITS所有的不同层面,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跨国公司都参与其中,目的是提升对ITS的理解。此外,他们也加强和立法机构成员的沟通。

在中国已有不同类型企业抱团研发的合作平台,例如,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牵头的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据该联盟理事长王笑京介绍,产业联盟由45家 大型企业发起,包括英特尔、大众汽车、中国电信、华为、高德软件、金溢等知名企业,产业覆盖通信、汽车、电子、交通管理等多领域。目前,联盟下设车载信息 服务与安全工作组、合作式智能交通工作组等五个交通组。


青年联谊会  碰撞智慧火花


“你们小组提出的拥堵政策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有充分考虑到南京的特殊性。”

“你刚才说要参考新加坡的经验,照搬照抄是否适应中国的具体国情?”

“你们的拥堵政策看似很完美,但是面面俱到,要是能做早就做了。”

4月29日晚上,东南大学。中外青年学者联谊会正在热烈进行中。

根据联谊活动设置的规则,主办方首先给出“南京市缓堵策略研究”这一“命题作文”,并将参与的青年学者根据抽签结果随机分成六个小组。各小组在给定的半个小时中,通过讨论形成方案,并最终向全体成员作出陈述。

在主持人宣布活动规则后,各小组的成员针对这一主题各抒己见,或结合自己这几天在南京的感受,或结合个人的专业知识,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而各小组在成果展示完后,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和“吐槽”。最后通过特邀嘉宾和全体青年学者的共同打分,评出奖项。

对于活动初衷,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金凌表示,青年学者是未来交通发展的主力军,是希望、潜力和未来之所在。首次开设青年论坛,希望不断促进青年人的交流、成长。

联谊活动由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刘攀主持。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金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ITS中心主任李斌、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涛、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博士生导师过秀成和交通学院副院长程建川担任评委,他们对各个小组提出的缓堵方案进行了点评。

两个小时的联谊活动,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青年学者从陌生变得熟悉,在回酒店的车上,青年学者们或意犹未尽仍在讨论、或拿起手机“扫一扫”,相互留下联系方式。


一支强有力的团队


本届论坛是继2000年北京亚太智能交通论坛、2007年北京ITS世界大会之后在中国第三次举办的国际性智能交通学术交流盛会。论坛的圆满举办离不开组织承办单位的艰辛付出。

为了办好论坛,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ITS中心抽调了一支十多人的精干队伍,自3月以来就驻扎在南京,与江苏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一起工作。不少人开启工作日在南京、双休日回到北京与家人团聚的“双城模式”。

为了办好论坛,组委会的几位领导对筹备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笑京思维缜密、精益求精。ITS中心员工高剑感慨:“为了 最大程度地遵循国际会议的惯例,王总对提交的背景板设计方案、指示牌设计方案多次打回要求修改,他对流程的设计和一些细节的把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金凌最后两个月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召开一次碰头会,听取各个分小组的筹备汇报,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我们特别要感谢志愿者。”部公路院的多名工作人员向记者吐露心声,来自东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金陵科技学院的150名志愿者,以高度负责的态 度、吃苦耐劳的精神、无怨无悔的付出给筹备组的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刘梦璐,负责媒体联络与服务,由于连续几天工作不规律 吃饭患上了急性胃炎,凌晨三点不得不去医院就诊,天亮后她顾不上休息继续投入一天的工作中。